潮新闻
【资料图】
车行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的新宇村,道旁千亩荷叶连片成海。盛夏的微风拂过,荷塘里套养的甲鱼依稀可见。一旁,孩子们正认真听当地村民讲述荷花的特性和栽培技术,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当年闻名全国的“黑鱼之乡”,蝶变成了莲叶田田、鱼鳖满舱、文旅兴旺的“景区村”。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当时的运河镇等地调研“三农”工作,提出了“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省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的重要论断。
在之后的2004年1月,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主攻方向”。
2005年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7年元月,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提出“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我省农业现代化内涵的重大拓展、导向的重大提升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三农”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新宇村干部群众把嘱托记在心上、责任扛到肩头,依靠当地干部带起来、党员冲前来、群众跟上来的“三来领路”模式,走上调结构、产业化、优生态的高效生态型农业现代化之路。
近日,记者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运河街道党员干部组成主题教育联合调研组,重温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探寻这片平原水乡“壮士断腕”“凤凰涅槃”的农业现代化故事。
调研组成员与新宇村村民、乡村职业经理人代表等进行学习交流。 记者 周逸 摄
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
年近七旬的李国叙夫妇从未想过,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网红”——每逢周末,驱车赶来“李伯伯家庭农场”参观的游客一拨又一拨。“李伯伯”的名号,在线上线下火了。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时的运河镇几百亩黑鱼塘,承包了华东地区六分之一的餐桌。1999年,猪肉每公斤卖12元时,黑鱼能卖到每公斤19元,李家兄弟的鱼塘亩产破万元。
鼎盛时,仅李国叙一户就承包了28个鱼塘,一年卖40多万斤黑鱼。凭借着养黑鱼、卖黑鱼,当时的运河镇也在全省率先发展效益农业。
然而,污染问题接踵而至。“村子向南七八百米就是运河,大量的养殖尾水直排运河,也严重破坏了村里的环境。”新宇村党总支书记奚如良告诉我们,“当时发展不下去了,必须要转型。”
2003年4月,习近平同志就“三农”问题进行考察调研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这为新宇村接下来20年的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高效与生态如何实现平衡?带着新课题,新宇村开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一条既能发挥浙江比较优势又能克服传统农业发展难题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图源“水乡运河”微信公众号
20年间,运河镇变成了运河街道,但当地始终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壮士断腕”般关停了2000余亩黑鱼和温室甲鱼产业,转而发展起千亩荷塘、千亩稻田,探索“藕鳖套养”“稻虾共生”“架式草莓”等立体绿色种养模式,并挖掘自身文化、生态、区位等优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走上了一条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之路。2022年,新宇村农民人均收入超过4.8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70万元。
农业转型转产后,李国叙成为新宇村最早种荷花的一批村民之一。“养黑鱼一年每亩利润大概8000元,现在用‘藕鳖套养’的立体绿色种养模式,每亩利润可以有12000元到15000元。”他说。
依托莲藕,运河街道形成了一条荷塘全产业链。2016年,生产莲藕、藕带产品的杭州莲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新宇村,并在包括新宇村在内的运河街道北片四村种植了600亩果莲。依托莲藕种植,四村联合开发了莲子、莲藕、莲心、藕粉、荷叶茶等系列荷塘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迭代升级探索新业态
随着乡村产业发展,新宇村和大多数乡村一样,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产业培育缺少引爆点,乡村难以“火出圈”。
新宇村最大的优势在于毗邻都市。如何让都市红利辐射乡村?荷塘边,联合调研组成员与村民、乡村职业经理人代表等在小凳上围拢而坐,深入学习2003年4月16日《浙江日报》头版关于习近平同志调研“三农”工作的报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学习感悟,探讨着这个运河水乡的未来。
“城乡融合,农业也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了。”奚如良首先打开了话匣子。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他,见证了新宇村的变迁。随着城里人的不断涌入,城与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宇村户籍人口2699人,而60岁以上老人有近800人。老龄化严重的乡村,如何能搭上与城市接轨的快车?奚如良说,新宇村的一个莲子工坊,已成为“网红”。返乡创业青年洪智浩在其中一个生产环节招聘老年人,专门筛选大小、品质更优的果莲。而这些价值更高的果莲,第二天一早便会出现在生鲜超市的货架上。160多名本村老人,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1万余元。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供应问题,也解决了老年人的就业难题。
记者 周逸 摄
乡村发展,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创意。“我是浙江省乡村振兴实践导师、杭州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特聘讲师、临平区农创客联合会副会长……”介绍起自己的头衔,80后乡村CEO方泳忍俊不禁。2021年被聘为新宇村职业经理人后,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乡村吸引更多年轻人。开设线上“红领直播间”、打造线下莲藕种植研学课、借力高校院所设计乡村景观、引进麦田咖啡……在他看来,乡村文旅要找到“需求点”。“去年国庆假期,我们组织了一场亲子挖藕活动。两亩荷塘总收入5万多元,足足翻了4倍。”他介绍,如今,许多杭州其他地区、湖州、嘉兴甚至上海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正是当下杭州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具体实践。”话音刚落,调研组成员、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处副处长吴小兰接过话茬。她说,今年,杭州大力发展“稻渔共生、稻渔共赢”和“以田养鸭、以鸭促稻”的综合种养新模式,发展面积达10万亩以上,实现国家“要粮”和农民“要钱”双赢。
“我们也希望经营主体能够继续挖掘综合种养‘接二连三’功能,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吴小兰紧接着给出建议,除了现有的产业,还可以继续挖掘拓展其他功能,促进特色美食、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业态融合,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多元价值。
调研结束,我们的调研笔记上记满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以生态促共富,实现生态化种养、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运营……
远处,驰骋的智慧农机隆隆作响,田野风光无限……村美、人和、业兴的画面,展现的是乡村生活的小日子,写出的是时代命题的新答卷,这不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画卷吗?
(记者 谢晔 林丹 王逸群 周逸 共享联盟·临平 费彪 商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